毕业求职:精神肉体双重煎熬
一个“熬”字,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应届毕业生的求职状态。根据最新数据,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超过600万。竞争者的逐年增多,已经使应届毕业生面临巨大求职压力,而今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用人单位的裁员、减招等状况,更使得原本就压力重重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。
从今年9月份开始,到明年的5月份,应届毕业生将在长达8个月的求职季中经受身体与精神的双重考验。“很多宣讲会不在本校,要跑到别的地方去参加,有时候还要到别的城市去参加笔试、面试,很多时候,真的是疲惫不堪”,不少同学把求职看作一场考验体力和耐力的马拉松。
“身体上的劳累倒还好说,休息一下就恢复了,最主要的是精神上的煎熬,现在才两三个月,我们就快崩溃了”,统计学专业研二学生梁烨告诉记者,比起身体上的疲惫,精神上的焦虑和紧张才是大家面临的最大问题。
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,目前应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普遍存在心理压力大、迷茫、焦虑等状况,一部分人甚至开始失眠、抑郁。现实与理想的反差,未来的不确定性,社会环境的压力形成一股合力,左右着毕业生的情绪状况,剧烈波动的精神状态成为毕业生求职路上的巨大包袱。
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中旬在华中、华东、京津地区28所高校进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研数据,就业压力成为大学生最大的心理压力来源,占所有压力来源的57.4%。
面对压力: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
心理专家表示,过大的心理压力,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,而且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求职状态,极端状况下,还可能造成抑郁症、自杀等严重后果。
在如此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,大学生们是如何来减轻压力、调整心态的呢?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会选择自己消化,通过上网、看电影、逛街、一个人散步等形式调整心态;而另外一部分同学则会选择向同学、朋友倾诉,或者在朋友面前大哭一场等方式来排解压力。
身体上出现了不适,大家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求助医生,而精神上出现了不适,却很少有人想到专业的机构——心理咨询中心。据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周莉介绍,中国人民大学每年有5000多名毕业生,而来到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咨询的学生非常有限,这其中与就业压力相关的咨询更是少之又少。
周莉翻开咨询中心的记录本,上面的记录显示,2007年9月至2008年6月,人大全校共有794人次到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咨询,而这其中,因为就业压力而进行咨询的仅有26个,不足4%%。
为什么心理压力问题如此普遍,而向专业人员求助的比例却如此之低?在采访中,很多同学表示,他们可以理解别的同学到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咨询,寻求帮助,但是自己不会去。他们觉得求职过程中出现焦虑情绪是很正常的现象,只要不会严重影响自己的生活,一般不会找专业人员寻求帮助,他们觉得这是人生必然要经历的阶段。
心理咨询:有必要吗?
针对大多数应届毕业生认为没有必要去接受心理咨询的现象,周莉认为这是多方面原因的共同结果。一方面是客观条件的制约,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,大家的主要精力多集中于对物质生活的关注与满足上,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还无暇顾及;另一方面是中国人对自身幸福感的要求太低。很多应届毕业生觉得生活的状态理应如此,自己要咬着牙坚持下去。而同样的状况如果发生在欧美国家,他们会觉得自己的状态很差,是不正常的,应该马上寻求改变。
在采访过程中,还有很多同学认为,心理咨询师讲的那些道理自己都懂,到了那里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,对其效果持怀疑态度。对于这种态度,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韩布新表示理解:“大学生的怀疑是有道理的。首先,他们可能不知道心理咨询是什么,也不知道心理咨询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,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。换句话说,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培训、心理学科普教育还有许多工作要做;其次,大学生面临的困难是客观现实,而心理咨询在解决这些客观存在的困难方面作用有限,即便咨询了心理专家,找工作的困难仍然存在。这里需要明确的是,并非人人都需要去做心理咨询的。”
“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说心理咨询就没有必要了,”韩布新进一步补充说,“心理咨询专家可以帮助有困惑的同学判断问题出在哪儿,是在外界还是在自身;分析如何调整看问题的视角,比如就特定同学而言找工作难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;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,比如是适应环境还是调节自我认知等。”
专家建议:在我们的帮助下实现自助
“一般来说,我们不会针对具体的事件,告诉咨询者你应该怎么做,而是作为一个倾听者、陪伴者,在双方倾诉与倾听的互动中帮助咨询者认识自己,审视自己,发现自己的问题根源,从而帮其从深层次上进行心理调整。”周老师笑称,“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,最有用的帮助是给他找一份工作,可是这样只是浅层次的帮助,之后他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,还是不会自我调节。心理辅导的最终目的,是通过我们的帮助,最终实现学生的自助。”
对于不同的同学,心理咨询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。韩布新指出,“对于没有找到工作的同学来说,有的人可以自我调节,有的则面临较大压力,需要在心理专家帮助下解决家庭、人际、自我冲突等各方面的问题,直面人生的新阶段、新责任。而对于找到工作的同学而言,第一年都会有工作适应的问题,比如现实与预期的差异、人际关系与应对方式的变化及适应、人生责任的变迁、工作绩效的评估等,有部分同学会出现不适应的状况,可以在心理专家的帮助下度过这个阶段。”他特别强调,心理咨询的效果的好坏,“与同学求助的意识、求变的态度有直接关系。”
“但知识毕竟不等于文化,更不等于智慧”,韩布新建议正在求职路上长途跋涉的大学生,客观判断自己的实力,在现实可能性与自我价值预期两方面多准备几种选择。现实与预期的差距越大,个人调整的余地越小,则压力也会越大,调适心理、减轻压力的关键其实在于自己如何给定找工作的标准。“大学生要用心去体验社会,用智慧去适应社会,寻找并逐渐确定自己的角色与位置”。
酸:企业层次有所下降,招聘人数也有减少
正在各地进行的高校毕业生招聘会吸引了不少学子的高度关注。但许多学生很快发现,适合自己的招聘单位远不如预想的多。
校园招聘会是观察毕业生就业形势最直观的信号之一。复旦大学和东华大学的就业指导中心反馈的信息表明,过去2个月内校园招聘会的数量与往年相比并没有明显变化,但是参与招聘会的企业层次下降,有些企业临时更改了既定的招聘计划。上汽集团作为上海的“用人大户”,把面向高校的招聘计划从9月公布的1800人缩减到1500人。
苦:招聘单位有所减少,薪资标准降低
往年众多银行、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一直是招聘主力军,但在不久前南京举办的首场“2009届本科毕业生供需洽谈会”上,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。“大企业不多。”来自江苏大学的李同学说,转一圈没发现几家大公司。
大多数企业负责招聘的人员都表示,岗位薪资不可能高于往年招聘薪酬,但会基本保持原有水平。
咸:心理压力与日俱增,期望值逐渐降低
“2009届高校毕业生服务周”在天津市启动的当天,不少学生感觉“心理压力很大”。“不挑不拣,有单位要就行”成为不少大学生求职的“原则”。一所高校英语专业的汤姓同学说,她的求职标准一降再降,本来她只看南京企业,后来苏南、苏北的企业也看。“如果公司包吃包住,工资几百元我都愿意干,先找个工作再说。”
辣:师兄师弟同场竞争,求职处境更为艰难
往届大学生的再次择业和海外学子的“回流”,使得应届毕业生在求职竞争中处境更为艰难——有人将之称作“挤出效应”。据有关部门粗略统计,如果算上往年未就业者,今年求职市场上将有超过1000万名学子“争抢饭碗”。
甜:相关政策陆续出台,结构调整提供机会
各地招聘会上反映的情况并非一片灰暗。山东建筑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李峰发现,由于国家对道路交通桥梁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大,扩大了这些领域相关专业的学生的就业空间。近1个月来,到该校招聘的企业明显增多,中央企业和最终签约的数量均多于往年。
漳州人才在线 www.zzrc.net - 漳州人才网求职精选门户!
APP名称:漳州人才在线 版本:漳州人才在线 V2.4 开发者:漳州楷欣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【下载APP】
电话:0596-2288480 2888821 2886665 投诉:18960160360 / 18960000505
合作微信: zzrcnet 客服小周: zzrc001 / zzrc005 客服小吴: zzrc002 客服小黄: zzrc003
客服QQ1:93865539 客服QQ2:407177779 客服QQ3:66712636
地址:漳州市芗城区厦门路21-33号 EMAIL:zzrcw@qq.com
芗城区人社局核准号:350602RL0013号 ICP经营许可证编号:闽B2-20200655 闽公网安备35060202000103